罗永浩的修罗战场
浏览:408 时间:2021-12-8

Text/孟永辉

就像每次一样,罗永浩的出现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嘲讽,就像当初人们嘲讽他的锤子手机一样。当然,罗永浩也在调侃自己。例如,他自称“首席傻瓜官”。虽然我们早就熟悉这些调侃,但当这些调侃真的来临时,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

对于罗永浩这次回归,很多人认为这与科技界无关,而完全是另一个领域。不过,作为昔日的网络科技名人,罗永浩回归也引起了不少关注。随着互联网和互联网相关技术圈逐渐进入寒冬,罗永浩的回归似乎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谈资,类似的感情似乎又回来了。

虽然人们不明白为什么不再是锤子手机的罗永浩,依然被归入科技范畴,在这个自身定位并不是很鲜明的时代,似乎一味地将罗永浩归入科技范畴也是一个顽固的奇怪问题,而且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作者不想给人一个比较刻板的定位,我不认为罗永浩的出现与科技有些不符。相反,我觉得这是罗永浩的新战场

因为科技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仅仅包括互联网和手机,除了这些元素,还包括更多的东西。所以,如果把罗永浩新战场看成一个与科技圈无关的游戏,显然有些人坐在地平线上。

一个

在这场聚焦“老人与海”概念的新闻发布会上,罗永浩再次向我们展示了一项大家耳熟能详的技术,—— 防鲨科技,这项技术一直被忽视。所谓防鲨科技,其实就是以鲨鱼为主要仿生原理的科技。

之所以说这项技术常见却被忽视,主要是因为鲨鱼仿生技术在奥运会的游泳赛场上已经受到重视。防鲨技术带来的体育成绩的提高,也引发了关于体育竞赛与技术关系的大讨论。

正因为如此,防鲨技术并不是一项特别新潮的技术。人们之所以觉得新潮,主要是因为罗永浩和防鲨科技捆绑在一起,再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用防鲨科技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

如果不是锤子手机、子弹短信、小野电子烟,或许罗永浩也不会像我们一样关注所谓的防鲨科技,也不会有这次《老人与海》的发布会。因此,当罗永浩站在《老人与海》的幕布前时,他可能是在告诉我们,他的新战场已经开始了。

罗永浩重新创业之所以被称为“新战场”,主要是因为创业其实就是一场战斗。如果你能在这场战斗中获胜,那么你就是国王;如果你在这场战斗中被现实击倒,那么你就是一个失败者。从锤子手机的销售,到电子烟在小野,的搁浅,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罗永浩真的失败的现实。

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是创业就是这么残酷。成功或失败,没有退路。

但是,这里提到的成败,意味着创业项目的成败不是一个人的成败。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与他所做的事情没有太大的关系,尤其是当他所做的事情没有被证明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时候。因为人对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真正决定成败的是这个人的内心。

因此,在外界看来,罗永浩创业确实失败了。然而,对于其他人来说,他给我们留下了锤子手机的品牌,让我们看到了新消费的出路,所以他又成功了。所以,所谓的成败只能由别人来判断。

抛开成败的最终定论,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罗永浩,作为一个企业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也许这才是一个企业家真正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当罗永浩以新的身份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其实表明他已经站在了另一个全新的创业战场上。

和他带给我们的所有产品一样,罗永浩带来的新产品也引起了人们的嘲笑和吐槽,甚至有人用罗永浩自己的词汇——、首席忽悠官——来形容他。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作为企业家的求生欲望和对未来的勇敢追求。

这让我们想起了电影《绣春刀:修罗战场》中的画面。在修罗,战场上幸存下来的陆文昭,为了生存竭尽全力取悦魏忠贤。尽管受到了各方面的羞辱,他还是强颜欢笑。尽管陆文昭的做法有时令人无法理解,甚至令人厌恶,但为了再次赢得生存和荣誉,已经“死”过一次的陆文昭,可能只知道那是什么感觉。比起生死,这些屈辱简直不值一提。

有时候,我觉得罗永浩和陆文昭有些相似。

虽然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罗永浩不会像陆文昭,那样在战场上厮杀,但是九死一生的战场不就是一个“修罗field”吗?

对罗永浩,来说,虽然他不必像陆文昭,那样讨好像魏忠贤这样阴险恶毒的人,但他为什么不面对周围人的嘲笑和奚落呢?

所以,外界虽然不理解罗永浩为何会带着《老人与海》的发布会再次回归,但更难理解的是,罗永浩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回归,发布一些产品,这说明他们并没有像罗永浩那样经历过创业的修罗战场

因为只有经历过修罗先锋战场的人才知道,活着可能比所谓的调侃更现实,更能触动人心。

当罗永浩以全新的姿态回归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屏幕前的老罗聊天,或许我们并不明白这种聊天的背后是什么。

对于一个在创业战场上屡败屡战的人来说,罗永浩无疑在修罗,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战场,而这一次它只是修罗众多战场中的一个,对于罗永浩,来说,它可能已经脱离了自身对于成败的意义。对他来说,也许活着真的很重要。

至于其他人,就让外人评论吧!

作者:孟永辉,资深作家、专栏作家、畅销书作家、行业观察家、特约评论员。长期关注行业研究,发表财经科技文章300多万字。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