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距离是INS。还有一个“不错”
浏览:301 时间:2023-4-27

前几天,微博推出了一种利用网贷打榜的形式,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据悉,新浪金融旗下信贷产品“微博借钱”推出“网购红黑榜”活动。使用微博借钱时,可以根据贷款金额获得相应的点赞数翻倍。因为这份榜单涉及的所有产品都是名人代言产品,网购“打榜”成了明星粉丝“打榜”的战场。

在过去的两年里,微博一直在努力挖掘粉丝的价值。

与此同时,Instagram也陷入了争议,但原因似乎与微博相反。为了消除用户分享时的紧张感,改变用户只在照片中用赞美来衡量自我价值的想法,Instagram试图隐藏每张照片在美国,的点赞数,然后只有发布者才能看到点赞数的人

隐藏点赞是社会交往中的自我革命。微博和Instagram的差距不是用户数量或者财务表现,而是对用户的态度。

微博没落,Instagram崛起

微博十周年第二次崛起或转折的故事。

公开财务报告显示,虽然微博今年Q3实现总营收4.678亿美元,增速1.65%略高于去年,但随着Q2营收1.23%的增速,微博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处于低速增长的尴尬境地。去年同期,这一数字高达43.79%,2018年的财务报告异常亮眼。

为什么去年还高速增长的微博今年突然开始急转弯,股价也一次次暴跌?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微博过去一年的经历:

2月28日,据36Kr的《1月互联网行业经营数据跟踪》显示,2018年11月,Tik Tok月活4.12亿,首次超越微博;

5月23日,微博公布第一季度财报,股价最终收跌11.28%,为2017年1月6日以来最低,2019年以来累计下跌35%;

7月21日,《野性的中老年》粉丝将周杰伦送上明星超谈榜第一名,力压最大流量明星蔡徐坤,微博成为幕后最大既得利益者;

10月17日,一篇名为《一场新媒体巨头导演的“僵尸舞台剧”,真实还原现场,导火线:一条一夜爆红的视频,我们流量却为0!》的文章迅速发酵,微博数据造假问题再次引来业内批评;

Tik Tok的崛起不可避免地抢走了用户的注意力、用户的时长和广告市场,但微博更深层次的危机是用户和广告主的两难。

为了迎合广告主,微博牺牲了用户体验。从2012年开始践行六大商业路径,我们在使用微博的时候就要承受它丰富多彩的广告:打开微博的时候看新闻的时候看信息流广告,发微博的时候用关键词触发广告。连热搜榜都成了赤裸裸的名利场。但现在,利用用户(粉丝)制造的数据假象,却让广告主反目成仇,这让微博两头不讨好,所以他现在在国内外。

再来看Instagram,去年6月,Instagram的月活跃用户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突破了10亿大关。随后,彭博Bloomberg intelligence在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Instagram的价值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

被脸书收购后,相对缓慢的商业化进程让Instagram用户的增长保持在良性健康的状态。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Snapchat日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13%,脸书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14%,Instagram增速最快,季度增速接近5%。这是因为它对年轻用户的吸引力。

社交产品的生命线:用户还是数据?

去年年底,Instagram上的一个小测试震惊了很多用户。他们发现早上浏览页面只能水平滑动,这让习惯了垂直流设计的用户感到不舒服。不过,脸书对外媒表示,这个调试很快就解决了,恢复了正常的浏览模式。

一个承载了上亿用户的产品,即使稍有改动也会引起强烈反响,这也是他们不愿意轻易改动产品的原因。然而,Instagram的隐藏点赞是一个核心功能,它挑战社交产品来保持互动。此外,此举触及商业变现的基础。反对的声音认为,隐藏点赞的数量会让Instagram上有影响力的博主很难知道自己账号的价值,也会阻碍他们和社交平台的商业变现。

当然,从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Instagram测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他们认为隐藏点赞是消除社交网络沉重的在线名人风格和盲目追求数据的最直接方式。

其实微博面临的情况和Instagram一样,但他们的选择完全相反。目前Instagram上点赞最多的照片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和滤镜的彩蛋,这无疑是对网络名人流量的现实讽刺,几个月前微博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一幕——“坤伦substance”。

社交平台重视数据、流量等指标,现在又遭遇数据、流量造假,这些都源于商业探索,在微博的发展背景下尤为明显。纵观近几年,微博的产品形态变化和几次大改版,几乎无一例外都聚焦于商业变现,而非用户体验。

2014年,微博正式迎来新版本,针对垂直领域认证用户推出了相应的兴趣内容制作、传播和实现工具,上线了“发现”频道,随后网友的反对声高过海浪;2016年,微博布局了多个领域,包括短视频、内容付费、直播等。一方面要迎合需求,另一方面要尽量使业务多样化并减少对广告收入的依赖。

2017年微博采用新版消息栏,导致知名大V卸载,90%用户支持旧版。最后微博不得不悄悄把消息栏改回原来的样子;

2018年饭圈占领微博的现象,影响了其他非饭圈用户的体验。微博上的热搜榜被迫下线一周,但随后微博推出了一个超话社区。饭圈虽然转移了位置,但做数据的趋势依然流行;

强调社交还是媒体,当曹国伟选择后者时,让微博找到了不同于微信的位置,从而获得重生,但社交属性的抛弃,让微博忽略了作为社交产品的用户责任。Instagram也受到社交产品偏离社交活动的困扰,所以现在它的隐藏点赞旨在让自己的产品更符合所谓的道德标准,不那么机械地受量化指标的驱动。

隐藏点赞,你能回到社交的本质吗?

事实上,不仅仅是Instagram,全世界的社交网络都在掀起一场回归社交本质的反思。

推特,的杰克多西,创始人在加拿大, 温哥华,的TED2019活动上说“如果我想重新开发这项服务,我将不再强调粉丝数量的重要性。我不会过分强调“喜欢”的重要性。他甚至说,这可能根本不会产生“喜欢”或“喜欢”的功能。

脸书比推特快据今年9月TechCrunch报道,脸书率先在澳大利亚测试隐藏“赞”统计数据的做法在此之前,Instagram就已经测试过这一新功能。

同样,YouTube也在试图取消频道的订阅数量。

如今,“赞美”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互联网社交巨头视为一种“问题文化”,而这背后是社会价值被数据绑架的困境。但是隐藏点赞真的能把社会互动带回真正的交流和互动吗?还是降低数据造假的可能性?

恐怕很难。围绕网络名人和社交平台粉丝构建的商业闭环,不会因为某个维度的数据缺失而受损。更何况这些社交产品并不是为了取消好评,而只是隐藏点赞换句话说,可见点赞数的量仍然是衡量广告效果的工具。当然,这也是微博、微信等社交产品无法模仿insta gram 隐藏点赞的原因

尤其是微博,上榜的粉丝经济和数据关系到微博的命脉。现在已经深陷用户增长的困境,动摇微博商业化基础无异于灾难。

但隐藏点赞最大的受益者是用户。一方面,就像Instagram的初衷一样,经过隐藏点赞的统计,用户已经不能再迎合别人的喜好,而是发布一些真正表达自己,更与众不同的东西。其次,隐藏数据可能会带来一个更公平、更可预测的市场。当用户不再根据数据选择视频观看或歌曲收听时,高质量的内容将更容易脱颖而出。

因此,对于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它似乎都是一个更好的社交网络环境。

当然,隐藏点赞的尝试仍在测试中,即使Instagram也可能不会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这一功能性改变。更何况,近两年脸书接连遭遇危机,Instagram承担的商业责任比以前重得多,如何在隐藏点赞的基础上不损害商业变现也是它面临的挑战。

早前微博被公认影响力大,商业化差,社会地位和盈利能力完全不成比例。然而商业化之后,微博的财务报告变得很好,但其社会地位逐渐让位于娱乐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微博抛弃了老用户,俘获了新用户,从而再次崛起,但现在似乎又被用户抛弃了。

锦鲤鱼财经,深趣好运,微信官方账号:金丽芬。本文为原创文章,任何形式转载不保留作者相关信息均谢绝。